技术素质指个体对技术知识、方法及应用的掌握与评价能力,强调技术从业人员需具备专业知识与法律、管理等多领域素养,并持续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
其内涵包含技术认知与实践能力双重维度。根据《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该素质涵盖理解技术本质、掌握设计原理、应用技术能力、适应技术世界等五方面,具体表现为识别日常技术、解决简单故障、运用数学工具评估技术利弊等 [1]。国内研究进一步提出三层体系:面向基本生存的实用技能、面向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面向公共事务的技术决策参与能力。
该概念的理论框架由《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首次系统阐述,提出技术教育需融合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的立体化路径 [1]。2006年清华大学学者结合国情拓展定义框架,深化了技术素质结构化研究。
- 中文名
- 技术素质
- 外文名
- Technical quality
内容
播报编辑
要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技术负责人要保持较高的专业化知识水平和超前意识,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多参加实践,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及教训。要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学习,研究典型事例。专业知识不仅要从理论上学习,还要向有丰富经验的各层管理人员学习,使自己不断保持较高的专业水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为企业更好的工作。
内涵
播报编辑
《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一书中,将技术素质内涵分为五个方面,即:理解技术的本质;理解技术与社会;理解设计;培养应付技术世界的能力;理解设计的世界。《从技术角度讲,为什么美国人需要对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指出一个具有技术素质的公民,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知识:能够识别出已经普遍地融入日常生活的技术;理解基本的工程概念和术语,例如系统、控制和权衡;了解工程设计过程的本质及局限性;知道技术塑造人类历史,以及人类塑造技术的方式。知道一切技术都包含风险,有的风险可以预见,有的则不可预见;理解技术的发展及使用涉及利弊平衡,并涉及对成本和收益的平衡;理解技术背后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及文化。
二是思维和行为方式:能够就技术的益处和风险向自己与他人提出恰当的问题;寻求了解有关新技术的信息;在适当的时机参与有关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决策。
三是能力:有一些实用技能,譬如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浏览国际互连网以及操作多种家用和商用器具;在家居生活和工作中,能识别和修理一些简单的机械或技术故障;能应用和概率、比例以及估算有关的基本数学概念对技术的风险和好处进行基于可靠信息的判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