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
- 外文名
- 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
- 别 名
- 世界末日种子库、末日粮仓、末日穹顶
- 地理位置
- 斯瓦尔巴特群岛地下深处
- 储存上限
- 22.5亿粒种子
- 实际储存量
- 约1亿粒种子 [1]
- 建立时间
- 2008 年 [7]
简介
播报编辑
2008年,挪威政府在北冰洋斯瓦尔巴德群岛建立了全球种子库。斯瓦尔巴德全球种子库将种子存放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18摄氏度/-0.4华氏度),确保未来可用,特别是自然或人为灾害发生时。全球种子库是对全球粮食供应的最终保障政策。 [7]
该种子库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2008年9、10月间,法国摄影师卡洛琳·波伦拍摄了把印度一农场的植物种子运到挪威“末日种子库”的全过程,这也是媒体记者首次走进这座神秘的 “植物诺亚方舟”。 [1]
小麦和土豆等作物的种子将藏于深山中开出的两个密室里,洞壁涂有水泥。每个贮存室的面积为375平方米,塑料盒将被安放在一排排金属架上。每个盒子装有大约400个样本,都放在聚乙烯包里,每种样本有大约500组种子,密封在防水的铝箔片里,以免断电时制冷系统失效。种子的贮存温度将保持在零下18℃。
这项工程预计耗资300万美元。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导指出,地窖将建在距北极1千公里的挪威斯匹茨卑尔根岛(Spitzbergen)砂岩山区,厚1公尺的水泥壁后,有2个气闸舱,高安全性的防弹门保护种子银行。
它将保存全球已知的所有农作物种子,目的是为了在地球遭遇了核子战争、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等灾难时,劫后余生的人类还能重新播种,保证世界农作物的多样性。此粮仓以美国黄金储存地诺克斯堡的安全模式建造,耗资300万美元,将用来储存200万种不同的农作物种子。地窖建造费全部由挪威政府负担,挪威只拥有地窖所有权,种子的所有权仍归各存储国。
“粮仓”高度是经过仔细推敲过后的“安全高度”,约海拔130公尺高。即使格陵兰冰原溶化,海平面预估上升7公尺,无法威胁到“粮仓”。“粮仓”的主要负责人卡里.福勒说,地窖的维护费用并不高,不会有人一直看守。地窖内的种子会以低于冰点的温度保存,当局计划每年冬天更换一次地窖内的空气,但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实行,永久冻土也会保存种子新鲜无虞。
主要储户
约三分之二的保藏种质来自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 (CGIAR)的国际研究中心,其中最大的保藏者是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 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 。美国、德国、加拿大和荷兰的基因库是最大的国家保藏者,北欧国家的基因库NordGen是主要的区域保藏者。 [10]
种子库持有量
种子库中保存的种子包括作物品种、农民的本土品种、育种材料以及与作物新品种相关或可作为其基因捐赠者的野生植物。迄今为止,种子库已保存超过5000种植物。 [10]
种子库中存储的种质资源数量最多的是水稻、小麦和大麦等作物品种;小麦和水稻拥有超过15万份样本,大麦拥有近8万份样本。其他代表性作物包括高粱(超过5万份种质资源)、 菜豆 属(超过4万份)、玉米(超过3.5万份)、豇豆(超过3万份)、大豆(超过2.5万份)以及kikuyu草和鹰嘴豆,这两种作物都拥有超过2万份种子样本。此外,马铃薯、花生、 木豆 、燕麦、黑麦、苜蓿、杂交小麦 和 芸 苔属作物 等也拥有1万至2万份种子样本。 [10]
发展历史
播报编辑
1984年,北欧基因库(现为NordGen)在朗伊尔城外的一个废弃煤矿中建立了一个备用种子库,建立全球备用种子库的想法也逐渐萌芽。
2001年,促成《国际植物遗传资源条约》(ITPGRFA)的谈判最终完成,并开放供各国政府签署。该条约呼吁建立一个植物遗传资源多边体系,其中包括获取和惠益分享这些资源的全球规则。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当时称为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与挪威政府接洽,并鼓励挪威政府考虑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一个全球种子库。
基于2004年可行性研究的结果以及粮农组织粮食和农业遗传资源委员会对该倡议的认可和欢迎,挪威政府于2004年10月承诺资助并建立斯瓦尔巴群岛全球种子库。
2005年,挪威负责公共建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国有企业Statsbygg受命启动规划流程。芬兰建筑师Peter S?derman绘制了工程图纸。该倡议得到了北欧国家的大力支持。
2006年6月,北欧五国总理在斯瓦尔巴群岛举行的一个小型仪式上宣布成立种子库倡议;
2007年6月,该倡议宣布通过北欧部长理事会决议。
基地选择
播报编辑
斯瓦尔巴群岛是挪威的属地,但南距挪威大陆北海岸还有657公里,地理位置很偏僻,气候恶劣和寒冷,人迹罕至,这里是北极熊的故乡,岛上的北极熊多达5000 多头,比人还多。这些对人类居住的不利因素,却可让“种子库”远离各种外在威胁。但此地又不像南极那样非常不易到达,朗伊尔城有很好的码头和机场,这又给各国运输种子来此提供了便利。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冰洋上,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拥有永久冻土地带。“种子库”所在地距北极点只有1000多公里,它也是一座天然冰箱,能使种子处于低温环境中,这非常适合种子的长期储藏,而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在建“种子库”时,科学家们周全考虑了现在和未来世界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最坏险情。如“种子库”位置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便以后格陵兰的冰盖融化或者南极洲的冰层完全消融了,海平面上升了许多,它也不会被淹没。
建造
播报编辑
被喻为“诺亚方舟”的挪威“末日粮仓”种子库完成施工,种子库于2025-08-07正式竣工并举办启用典礼,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旺加里·马塔伊、挪威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等33国近150人参加了典礼。
洞内面积约1千平米,分为三座储藏室,每个储藏室能够存储150万个样本,而每个样本将保存约5百粒种子。
特征
播报编辑
- 综述
挪威政府兴建的大型植物种子冷藏库“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该种子库耗资5000万挪威克朗(约合911万美元)兴建,位于距北极点约1000公里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旨在防止植物因天灾人祸灭绝,为植物学家提供种子基因,被称为“植物诺亚方舟”。该种子库系当今世界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弹!
- 122米隧道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首府朗伊尔城附近一座砂岩山的山腰上,深藏于极地永冻土中,距北极点大约1000公里。2005年6月,挪威政府正式提议“诺亚方舟世界种子计划”,并且选址煤矿城市朗伊尔城所在的斯匹次卑尔根岛。其原因有二:其一,这里地理位置偏远,可远离各种外在威胁;其二,该岛气候寒冷,拥有永久冻土地带,有利于种子保存。
2006年6月,种子库计划正式破土动工。经过长达1年多的艰苦作业,建造者在斯匹次卑尔根岛的一座冷冻山脉挖掘出一条深达400英尺(约122米)的隧道。游客可以通过一条稍微倾斜的踏板进入山洞入口,经过一条由钢筋水泥建造的、长约40米的通道,即可见到3间并排的独立冷藏室。由于隧道内温度很低,每个冷藏室的金属门上都覆盖着冰霜。
- 容量巨大
每个冷藏室约270平方米,内有金属架,可存放150万个样本容器。3个冷藏库将容纳大约450万个编有条形码的植物种子样品。这些种子包含了世界上所有已知的作物种类,是由历代农民在1万多年中选育出来的宝贵食用植物。库内用来包裹种子的是一种银色的新型种子袋,名叫“劳斯莱斯种子袋”,每包裹有500粒种子。它系由特殊金属箔片和其他先进材料制成,可以让种子在干燥和冷冻的状态下长久保存。
- 安全性强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的首要特点就是安全坚固。种子库的外围是厚达1米的水泥墙,此外库内还配备有防爆破门和两个密封舱。其安全性堪比美国肯塔基州国家黄金储藏地纳克斯堡,甚至可以抵御原子弹爆炸。由于种子库比海平面高出130米,因此丝毫不用担心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格陵岛和北冰洋的冰层融化将它淹没。
上周,“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接受了一次大自然的考验。当地发生了一次里氏6.2级的地震,然而种子库内的冷藏室却安然无恙。
- 为全球种子提供备份
“诺亚方舟世界种子计划”的目的是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挪威政府称,建造这个“全球种子库”是为了在“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之际,使用它所储备的作物种子保证食物供应。这些灾难包括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比如全球气候变暖或者核战争、恐怖主义。
全球已有大约1400个种子储藏室,其中多数是由国家储藏各自的种子,然而这些种子储藏室很容易受到战争、政局动荡、自然灾难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比如,菲律宾的国家种子银行于2006年一场台风中遭到破坏,同时,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种子银行也在战争中被摧毁。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是所有其他种子银行决定性的后备援助,为全球植物“备份”。当出现地区性或全球性大灾难时,利用这些精心储藏的种子即可重新启动农作物生产。
- 活性强
要想保存这些“末日种子”的活性,储藏室中的温度必须保持在0℃以下。由于配备了大型制冷空调设备,种子储藏室能够长年保持零下18℃的低温。在如此温度环境下,小麦、大麦和豌豆等重要农作物种子可持续保存长达1000年。其中,储存最久的是高粱,大约能存放1.95万年。
任务
播报编辑
特点介绍
播报编辑
种子库建于永久冻土带的地下,长45米,宽、高各4米,室外用1米厚的隔温混凝土板保温,常年维持-18℃,即使意外停电,也能常年保持低温,室温要在200年后才能缓慢升至零摄氏度,可承受里氏规模6.2地震与核子武器攻击。种子放在特制的铝盒中保存,可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仍然具有活力,具体时间取决于物种本身的能力。种子库附近有一座煤矿和一个发电厂,以为其运转供应充足的能量。
- 可容纳450万种种子样本
每个冷藏室约270平方米,内有金属架,可存放150万个样本容器。3个冷藏库将容纳大约450万个编有条形码的植物种子样品。这些种子包含了世界上所有已知的作物种类,是由历代农民在1万多年中选育出来的宝贵食用植物。库内用来包裹种子的是一种银色的新型种子袋,名叫“劳斯莱斯种子袋”,每包裹有500粒种子。它由特殊金属箔片和其他先进材料制成,可以让种子在干燥和冷冻的状态下长久保存。
该种子库非常安全坚固。其外围是厚达1米的水泥墙,此外库内还配备有防爆破门和两个密封舱。其安全性堪比美国肯塔基州国家黄金储藏地纳克斯堡,甚至可以抵御原子弹爆炸。由于种子库比海平面高出130米,因此丝毫不用担心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格陵岛和北冰洋的冰层融化将它淹没。
- 能为全球种子提供“备份”
建造这个“全球种子库”是为了在“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之际,使用它所储备的作物种子保证食物供应。这些灾难包括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比如全球气候变暖或者核战争、恐怖主义。 全球已有大约1400个种子储藏室,其中多数是由国家储藏各自的种子,然而这些种子储藏室很容易受到战争、政局动荡、自然灾难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比如,菲律宾的国家种子银行于2006年一场台风中遭到破坏,同时,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种子银行也在战争中被摧毁。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是所有其他种子银行决定性的后备援助,为全球植物“备份”。当出现地区性或全球性大灾难时,利用这些精心储藏的种子即可重新启动农作物生产。
- “末日种子”可存活上千年
要想保存这些“末日种子”的活性,储藏室中的温度必须保持在0℃以下。由于配备了大型制冷空调设备,种子储藏室能够长年保持零下18℃的低温。在如此温度环境下,小麦、大麦和豌豆等重要农作物种子可持续保存长达1000年。其中,储存最久的是高粱,大约能存放1.95万年。
储存种子
播报编辑
当地时间2025-08-07,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工作人员表示,已收到来自21个国家的共计3万余份新样本。这是自2020年以来该种子库收到样本数量最多的一次。玻利维亚首次向种子库提供样本,该国一所大学汇集了来自约125个农业家庭的新样本。非洲国家乍得也首次储存了上千份芝麻、稻米、玉米和高粱样本。此外,还有来自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蔬菜、豆类和其他草本植物种子。 [4]
2025-08-07,挪威政府在新闻公报中表示,来自21家机构的1.4万份种子样本近日被存入位于挪威北部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这也是该种子库2025年首次存入种子样本。 [6]
主要作用
播报编辑
如果所属农作物品种消失或者遭到破坏,末日种子库的种子可以帮助恢复这个品种,扮演着拯救者的角色。这座种子库的作用就像是银行的保险箱,寄存者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取走种子的权利。在没有获得寄存者允许的情况下,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取走种子。
特别关注
播报编辑
- 种子库的建设费
由挪威政府支出。据估计,种子库的建设费用共需300万美元左右,这笔资金由挪威政府支出。而种子库建成后,维护运转费用还需要每年约10万─20万美元,由挪威发起成立的全球农作物多样性托管基金会进行筹集。挪威政府已经宣布,这个种子库可以为世界各国保存种子,种子的所有权可以归委托国所有,也可以根据互相签署的条约确定。
- 命名原因
挪威人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末日穹顶”。之所以用“末日”来命名这个计划,是因为人类如果还不节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地球的末日可能真的会到来。而用“穹顶”一词则有三层含义:一是这个种子库位于北极,那里是可以称得上地球“穹顶”的地方;二是只有“穹顶”才是人们最后可以生存与呼吸的地方;三是希望这个种子库可以像人们搁置在“穹顶”上的东西一样,永远也不会使用。
- 人为破坏之忧
如果有人想对种子库进行蓄意破坏,也不是件容易事。首先,种子库所在的岛屿至今没有商业航班;其次,种子库所在的地区经常有北极熊出没,这些北极熊可以说是种子库天然的“保安”,因为所有进入它们领地的外来者,都被北极熊看作是“不受欢迎的人”。就连种子库的建设者,也是对北极熊恩威并施,又是喂食,又是持枪保卫,才和它们暂时相安无事。
安全优势
播报编辑
事实上,全球约有1400多家种子银行,但是,这些种子银行都存在一个致命缺陷:不安全。比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种子库因为战争被破坏;2006年,菲律宾的一家种子库也因洪水毁于一旦。这引发了联合国对农作物种子安全的关注。正如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在祝贺种子库开始运作时所讲的,农作物种子中蕴含的基因资源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气候变化、害虫和疾病给植物多样性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种子的收集和保护却面临着种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威胁。而且,世界各国在粮农植物基因资源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自给自足。因此,建立全球种子库能够保护粮农植物基因多样性,也有助于国际合作与交流。2004年联合国《粮农植物遗传资源国际公约》正式生效,也为建立全球种子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框架。挪威欣然接受了这个为全人类谋福利的工程。挪威也早早开始了种子库的建设。
挪威人将该种子库称为全球农作物的“诺亚方舟”,媒体报道时则称其是“世界末日穹顶”。的确,该种子库是不同寻常的,当世界陷入不测的时候,它极有可能带领人们渡过难关。
跟其他地区的种子银行相比,“全球种子库”有着无可比拟的安全优势。种子库地点选择在离挪威大陆1000公里处的斯瓦尔巴群岛。群岛位于北纬78度12分,距离北极约1120公里。据报道,当地的北极熊可能比人还多。报道说,岛上大约有3000只北极熊,这对种子库来说,可以称得上一个天然屏障。挪威政府为了保护种子库,安排了手握来福枪的武装警卫。不过,有北极熊的“巡逻”,估计想要搞破坏的人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当然,你不必担心饥饿的北极熊“反水”。工人在山上建设种子库时,先是向内开凿出一条长达120米的隧道,到达洞内的永久冻土带。接着,按照美国国家黄金储备库诺克斯堡的安全设计模式,在隧道的尽头修建种子库,并在隧道和种子库的外围筑一层1米厚的混凝土石板,隧道外面则是一个可抵抗数吨炸药爆炸威力的密封门。这样做至少有两个考虑:首先,冻土层可以很好地保护种子的活性,即使因为断电导致洞内的冷却设备无法运转,冻土层一样可以让温度保持在零下18℃。负责种子库运作的全球农作物多样化基金会的负责人卡里·福勒说:“如果停电也不用害怕,冻土层可以让种子冷却20年。”另外,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地抵挡来自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核武所产生的破坏。
运送过程
播报编辑
印度海得拉巴种植的这些高粱的种子,将被运往斯瓦尔巴特群岛种子库。印度种植这种作物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进行一项可持续生态研究。
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院的科学家挑选合格的种子装船。
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院将为该种子库捐献出在印度生长的5种植物的20000个样本。
种子选好后,他们会通过真空包装,把这些种子装到4层的特殊塑料袋里,并通过热封口方式,去除潮气。
这批从印度运来的种子到达斯瓦尔巴特群岛,稍后将被运往挪威种子库。
经过长途飞行后,斯瓦尔巴德岛全球种子库(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的管理员奥拉·韦森在机场把这些种子集中到一起。
在把印度运来的种子放进种子库以前,韦森对出货清单上的所有种子进行核实。
斯瓦尔巴德岛全球种子库的储藏区位于一座沙岩山下大约400英尺的地方。挪威之所以会选择在这里建设种子库,是因为这一地区地质活动较少,而且处于永冻土地带。由于这座山位于海平面以上430英尺的地方,即使冰雪融化,这座种子库仍会很干燥。
在这座种子库零下18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大部分作物种子可以保存长达几百年。 [2]
宗旨
播报编辑
所有参与全球社会共同努力,保障世界未来粮食供应的基因库和国家提供安全、免费的长期种子复制品存储服务。该设施服务于人道主义目的,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指导下的国际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体系的一部分。虽然种子库在发生全球性灾难时可能发挥作用,但其价值被认为更多地在于,在原始样本及其在传统基因库中的复制品因自然灾害、人为冲突、政策变化、管理不善或其他任何情况而丢失的情况下,为各个藏品提供备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