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股民是金融领域术语,指以股票、期货等金融投资为职业,通过股市实现财富积累的专业人士,属于非完全股东、非完全投资者、非完全投机者的特殊群体。据《2023胡润财富报告》,职业股民在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中占比8%,在亿元资产超高净值家庭中占比14% [1]。
职业股民主要依靠股票差价获取收益,遵循顺势而为、轻仓、止损等核心交易原则 [2]。其日常以研究股市信息、学习证券知识及看盘为主,需承受长期低迷期的心理压力 [1] [3]。部分职业股民采用快进快出的短期操作策略,如2006年入市的老杨通过捕捉热点实现6年收益增长18倍 [6]。但该群体也存在操纵市场风险,如王建森通过虚假申报、对倒拉抬等手法操纵ST中冠A股价被证监会处罚 [4-5]。
职业股民群体伴随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而诞生,在先天不足的中国股市环境中历经30余年发展逐步形成规模 [1]。截至2021年,职业股民在亿元人民币资产家庭中占比达10%,其生存与发展始终与股市行情紧密依存。
- 中文名
- 职业股民
- 类 别
- 金融领域术语
职业股民定义
播报编辑
股民是从事股票交易的广大个人群体,而职业股民则是专业的个人投资者,其以股票投机、投资为职业。
概论职业股民
播报编辑
我国的股市历程较短,以1990、1991相继设立的沪深证券交易所为起点算,至今也不过20多个年头,是个标准的“90后”。所以哪怕是中国的第一代股民,其投资年限都不算太长,以国外职业投资者相比,我国的职业股民还属于“小弟”阶段。
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你能在股市熬过十年,那你应当能不断赚钱;如果你在股市熬过20年,那你的操作经验对他人而言是值得借鉴传授的;如果你能够熬过30年;那你定是极其富有的”。这充分表明,时间对于成功投资的重要性,职业股民之所以能够靠股票发财致富,也正是因为他们经受住了市场的长期磨砺,牛熊轮回。
国外非常著名的职业投资者,如利弗莫尔、巴菲特等顶尖人物,基本上一生都是以股票为职业,他们从十多岁,甚至几岁开始就已经进入股票市场,在历经长期、多次亏损之后,依然屡败屡战,最终领悟到投机或投资的真谛,其对待股票的职业精神是任何一个职业股民取得成功必要条件。
职业股民大多都是孤独的,低调、谦卑是这群人最大的特点,无论其资产雄厚与否,大都遵循着简单的生活方式,鲜有复杂的社会交际,闲暇时间仍继续学习和反思投资经历,这是多年来在市场中养成的自然习惯。
职业股民的主要生活内容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股民的工作地点就是证券营业部,工作内容自然就是研究股市相关信息,学习证券知识,做股票投资。但实际上,很多职业股民的日常内容更单一,无非是在证券部看看三大证券报和营业部提供的分析资料,然后就是看盘。职业股民有很多令人羡慕的优势,比如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无需看老板脸色,无需打理衙门老爷,每年有很多假期。
然而股民也有自己的烦恼:
首先中国股市的历史上熊多牛少,当然这只是在时间的划分上。虽然股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但其中上涨的时间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真正市场气氛热烈,股民欢欣鼓舞的又只是在大盘暴涨的时间,这就更是少之又少了。换句话说,职业股民高兴、充实的时间很短。那么行情不好的时候职业股民会怎么样呢?大盘持续下跌,忍受套牢的痛苦自然是必修课。即使你侥幸躲过大跌,行情低迷时的无聊的痛苦也许不亚于套牢。很多证券部的大户室里都配备了电视机,上网电脑,甚至有的配备了台球、娱乐室,甚至咖啡厅,相信都是为行情低迷时准备的。即使如此,相信有很多职业股民都有过这种经历,在大户室打牌打到心烦,而股指低迷的走势让人看了更烦。这还是职业大户们的经历,也许一些职业中散户还没有这样的待遇。
其次,职业股民谋生的压力更大。深圳有很多身家过亿的职业股民,这自然不属于炒股谋生的一类,但大多数股民并非如此。
如果你希望以炒股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你就必须学会控制风险,以免连老本也赔进去。同时你必须学会在难得的短期大涨中把低迷时期的生活费和养老金都赚回来,因为跌势能赚钱的毕竟是少数。这其中的难度和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究竟要有多少本钱才能考虑作一个职业股民一直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人的生活标准不同。但如果换个角度来衡量,去作职业股民,你起码要有信心在股市中每年赚的钱要多过你打工的收入,因为工作中你的本钱不必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