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组织是扎根于城乡社区的基层民众组织,具有非政府性、民间性和公益性特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3-4] [8]。截至2009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43.1万个,形成覆盖广泛的发展体系。这类组织既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也是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同时在解决就业方面提供超1000万个专兼职岗位 [1]。自2010年起,基层政府逐步转变治理理念,通过购买服务、简化注册要求等方式推动其合法化发展,如2022年正定体育部门为50多家草根体育协会注册登记 [6-7]。在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中,草根组织面临资源依赖、能力不足等挑战,需通过政策保障和生态培育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5] [9]。
- 组织类型
- 基层民众组织
- 主要特征
- 非政府性、公益性
- 登记数量
- 43.1万(2009年) [1]
- 主管部门
- 民政部 [1]
- 典型领域
- 体育健身、公益慈善
- 最新举措
- 政府购买服务 [6]
定义与特征
播报编辑
草根组织特指非营利组织中由民众自发组成、扎根基层社区的民间团体,侧重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社区需求 [3-4] [8]。其核心特征包括非政府性、民间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及志愿性 [7],运作方式灵活且贴近群众实际需求。
政府互动与政策支持
播报编辑
2010年后,基层政府与草根组织的关系从管控转向合作,典型案例包括昆明环保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改善农村环境 [6]。2021年河北省体育局召开专项座谈会,提出将草根体育组织纳入全民健身体系,并通过建立联系机制、培育明星组织等措施加强引导 [2]。2022年正定县创新注册制度,为符合条件的健身群体提供技术培训和赛事支持 [7]。
社会功能
播报编辑
- 1.公共服务补充:在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等领域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如南京市鼓楼区爱心助学协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帮扶贫困学生 [6]。
- 2.社会治理参与:引导群众合理反映诉求,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尤其在调解纠纷、维护公益权益等方面作用显著 [1] [9]。
- 3.就业渠道拓展:截至2009年,社会组织领域专兼职岗位超1000万个,成为就业重要载体 [1]。
发展挑战
播报编辑
基层草根组织普遍面临资源依赖性强、专业能力不足等困境。2022年研究显示,东部地区公益组织虽提供支持,但基层仍处于资源生态下游,难以持续造血 [5]。大量体育草根组织因资质不足无法注册,制约其参与公共事务的合法性 [7]。建议通过完善法规、拓宽资金渠道及加强能力建设等方式突破发展瓶颈 [9]。
典型案例
播报编辑
成都市锦江区通过设立社会组织管理局强化草根组织管理,深圳市通过购买服务和职能转移降低行政成本并提升服务效率 [6],体现政府与草根组织协作的创新模式。